PQ 泌水對硅酸鹽水泥新拌和硬化漿體微結構的影響
結果與分析
流動度測試的試驗圖如圖5所示。對于PCP-1試樣(圖5a),其鋪展后的形狀為圓形,流動度為111mm,漿體顏色為深灰色(
硅酸鹽水泥漿體的正常顏色)。對于PCP-2試樣(圖5b),其鋪展后的形狀是不規則的,流動度約為320mm,漿體顏色為淡棕色。同時,在流動度測試后用刮刀鏟PCP-2漿體,能夠發現嚴重的抓底現象,且伴隨有淡棕色的液體浮于漿體表面以及深灰色沉淀粘于玻璃板上。
新拌水泥漿體流動度測試
需注意的是,以往的研究著重于定性地探究泌水對新拌和硬化水泥漿體的影響。因此,在新拌漿體的物質分布是經真空烘箱干燥的水泥漿體的流體部分和沉淀部分的XRD圖譜,并與未水化的
硅酸鹽水泥(PC)對比?梢园l現,PCP-2-F中石膏峰的強度遠大于PCP-2-S。這表明,水泥漿體的泌水過程中,石膏顆粒與水一起上浮。
經真空烘箱干燥的水泥漿體的XRD圖譜
由于水化反應發生在攪拌時、泌水過程以及真空烘箱干燥階段,水化產物如鈣礬石(AFt)和氫氧化物(CH)等也能在PCP-2-F和PCP-2-S中發現。PCP-S-F中AFt峰的強度要大于PCP-2-S,這是因為在上層石膏較多,石膏與C3A的水化產物進一步反應生成AFt。PCP-2-F中CH的強度遠大于PCP-2-S,這是因為高水灰比促進了上層中C3S的水化。同時,在真空干燥階段,已溶解CH的集中與結晶幫助其在漿體上層大量存在。
3.3 硬化漿體中水化產物的分布
圖7是PCP-2的水化產物在水化28d后的XRD圖譜。PCP-2-H-Top和PCP-2-H-Bottom分別對應硬化水泥漿的頂部(頂部5mm的小試件)和底部(底部5mm的小試件)。 PCP-2的水化產物在可以看出,在水化過程中,無論試件的位置(頂部或底部),石膏和水泥的主要組成部分(C3A,C4AF,C3S,C2S)消耗了,生成了水化產物AFt和CH。然而,PCP-2-H-Top中AFt的強度遠大于PCP-2-H-Bottom,表明在上層生成了更多的上述水化產物。
圖8是PCP-2-H-Top和PCP-2-H-Bottom的SEM圖像。在PCP-2-H-Top中(圖8a),能觀察到大量的AFt晶體和分散的CH晶體;在PCP-2-H-Bottom中,能夠觀察到大量的C-S-H凝膠和分散的AFt晶體,且AFt晶體的大小遠大于PCP-2-H-Top中的。上述結果與XRD測試結果一致。